陕西幸福指数调查西安幸福指数居首榆林末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我们每天都穿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与它一起呼吸和成长。在陕西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哪一个城市才是最幸福的呢?是不是城市越大就越幸福?

  -年度陕西省信息中心给出的陕西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三个方面,包含18个二级指标,并新加入多个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的三级指标,力求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完善。指标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各市公报及省信息中心组织的社会调查资料。

  幸福指数——全省生活平均质量提高,但心理健康满意度下降

  孙靓从小生活在宝鸡,长大后工作在西安。在民航工作的她,这些年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有了宝宝,也买了新房。只要有空她就会和老公带着孩子,搭乘动车回宝鸡看望父母。她说:“对现在的生活感觉挺满意的。父母虽然在宝鸡,但是生活很方便。现在就是为孩子的未来操心,入托的费用不少,可还是不够方便。孩子每天去托儿所都由丈夫接送,可是短短的路程,每天开车也要花费40多分钟。多数时间都是堵车。以后孩子还要读小学、中学、大学,困难还很多呢。我们总是还有压力。”

  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中,它们给予我们不同的生活状态,有些带有普遍意义,有些则是地方特征。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特征,幸福对于一个市民才是最关键的要素。它不仅指征一个城市的美好,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城市活力与发展后劲的最重要指标。

  陕西省信息中心分析报告指出:-年度,全省居民幸福指数较上年度稳步提升,从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居民幸福感受三个方面分解来看,全省居民生活质量增长15.56%,所包含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卫生质量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进步,其中就业水平进步显著;全省居民生活条件增长10.58%,所包含的教育条件、出行条件、人居环境、居住条件和公共卫生条件均有所进步,其中教育条件、居住条件和公共卫生条件改善显著;全省居民幸福感受下降4.54%,家庭生活满意度、业余生活满意度、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四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所下降,心理健康满意度下降最为明显。

  -年度,各市幸福指数排名依次为西安、铜川、宝鸡、渭南、汉中、商洛、咸阳、延安、安康、榆林。幸福指数排名与上年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西安、铜川、宝鸡、渭南、咸阳五市排名未发生变化。汉中进步一个位次,由第6位升至第5位;延安进步两个位次,由第10位上升至第8位;商洛、安康、榆林均倒退一个位次。各市幸福指数较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汉中、咸阳、延安的幸福指数增长幅度超过10%;宝鸡、商洛的幸福指数增长幅度超过8%;其余城市的增长幅度均超过5%。全省居民幸福指数平均值为64.65,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西安、铜川、宝鸡三市,其余城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照70%以上为幸福,70%-60%为较幸福、60%-50%为一般幸福、50%以下为不幸福划分等级,陕西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数可分为三个等级,西安、铜川、宝鸡达到幸福等级,渭南、汉中、商洛、咸阳为较幸福等级,延安、安康、榆林为一般幸福等级。在幸福等级的城市中,西安指数已达到81.32,较第二名的铜川高出7.47;在较幸福等级的城市中,渭南、汉中、商洛、咸阳指数相近。

  幸福差异——西安幸福指数排名居首位,榆林居末尾

  从陕南至陕北,陕西不同的城市因为先天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发展出不同的城市特征。但是较好的收入、合理的消费水平、教育卫生条件的保障仍是评判一个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条件。

  西安、铜川属于典型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突出型幸福城市。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得分连续位居全省首位,生活质量高与生活条件好是支撑西安成为幸福指数第一的关键。从具体指标来看,西安的居民收入水平始终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收入水平中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位于全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为全省最低并差距逐年缩小;消费水平位居全省首位,相较全省其他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也较为合理;公共卫生条件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为全省第1,但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得分为全省末位,说明农村居民就近就医的条件不理想;出行条件、居住条件位居全省首位,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第2。也有指标须得到改善,教育条件位居全省末位,普通中、小学万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得分较低,与西安人口密集程度高有很大关系;人居环境排全省第5,其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三年排在全省末位;就业水平和公共卫生质量得分不高。居民幸福感受得分较低,特别是家庭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排名靠后需引起重视。

  铜川的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其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连续均位居全省第2。从具体指标来看,铜川的收入水平仅次于西安,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位列全省第2;消费水平位居全省第3,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位列全省第2,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位居全省首位;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条件均位居全省首位,公共卫生条件位居全省第2,出行条件和人居环境均位居全省第3,公共卫生质量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全省第1。部分指标仍需得到改善,如公共卫生质量中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甲、乙类)、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得分均不高;居住条件位居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排名靠后。居民幸福感受方面,除心理健康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外,其余项指标得分都较低。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条件分别增长14.06%和6.77%;居民幸福感受降幅10.33%,除家庭生活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外,其余指标均有所下降。

  宝鸡、渭南属于较为均衡型幸福城市。宝鸡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排全省3、3、2位,三方面进步较为均衡。从具体指标来看,多项指标均位居全省中游水平,消费水平位居全省第4,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就业水平位居全省第4,其中外出务工人数占农业人口比重得分全省最高;公共卫生质量中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全省最高,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居环境位居全省第1,但空气质量达标率得分较低;出行条件位居全省第2,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第3。居民幸福感受的各项指标基本位居全省前列。与上年度相比,宝鸡的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条件分别增长15.96%和10.44%。

  渭南也属于幸福均衡型但总体幸福程度低于宝鸡,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排全省6、4、6位,三方面发展较均衡。从具体指标来看,出行条件中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教育条件中的普通中学万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得分均为全省第1。公共卫生质量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全省最低,人居环境中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省最低,公共卫生条件中的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得分均为全省最低。居民幸福满意度方面,职业发展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业余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等都属全省中上游水平,其余指标仍有待提升。与上年度相比,居民幸福感受增长20.11%,增幅居全省之首,其中社会环境满意度改善显著。

  咸阳属于居民生活质量较好的幸福城市。咸阳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得分38.34,位居全省第4位。从具体指标来看,消费水平、就业水平为全省第2,公共卫生质量为全省第3,但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均较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得分位居全省第7位,其中居住条件位居全省前列,但公共卫生条件中的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都较低,出行条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居民幸福感受得分不理想,排名靠后。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条件增幅位列全省第3,其中教育条件的改善位列全省首位,出行条件中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改善也较为显著。居民幸福感受增幅位列全省第2,除人际交往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满意度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汉中、商洛、延安是居民幸福感受突出型幸福城市。三个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受得分分别位居全省的第3、1、4位,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生活条件均属全省中下游。

  汉中的居民生活质量较好,位列全省第5。从具体指标来看,就业水平位居全省首位,外出务工人数占农业人口比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分均位居全省前列,公共卫生质量位居全省第2,但居民消费水平仅位居全省第9。居民生活条件方面,人居环境位居全省第2,教育条件、出行条件和公共卫生条件在全省排位落后。居民幸福感受方面,除职业发展满意度得分较低外,其余指标多数均位于全省前列。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条件和幸福感受的改善增幅分别位居全省4、2、5位。

  商洛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8、10、1位。居民生活质量与居民生活条件方面,公共卫生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就业水平、人居环境位居全省中游水平,其余指标得分均不理想。而居民幸福感受方面,除职业发展满意度得分位居全省中段,其余指标中多项位于全省首位。与上年度相比,商洛居民生活质量增长21.%,增幅位居全省第2,其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就业水平改善显著;居民幸福感受增长1.56%,增幅位居全省第4;居民生活条件降低8.8%,主要原因是普通中、小学万名学生拥有教师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出租车数、城市绿化指数以及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均有所降低。

  延安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7、9、4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三项指标排名全省2、5、4位,但基尼系数的得分较低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得分;就业水平、人居环境、居住条件位居全省末位,公共卫生质量位居全省第9,但其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位居全省第2。居民幸福感受方面,除心理健康满意度得分不理想外,其余指标均属全省中上游水平,特别是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位居全省首位。与上年度相比,延安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居民幸福感受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受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3位。

  安康、榆林属于幸福程度不高的城市,综合排名分别位列全省第9、10位。安康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10、5、5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就业水平中的外出务工人数占农业人口比重位居全省第2,仅次于宝鸡,居住条件位居全省第2,人居环境中的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2,但城市绿化指数较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在全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出行条件、公共卫生条件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幸福感受的各项指标均属全省中游水平。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消费水平、公共卫生质量提升较快;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幅度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提升幅度为全省首位,居住条件改善较快;居民幸福感受除身体健康满意度外,其余指标均有小幅下降。榆林的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别位居全省第9、6、8位。从具体指标来看,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省末位,虽然其中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在全省排第3位,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得分全省最高,但基尼系数得分全省最低,居民贫富差距较大;得益于榆林多地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教育条件位居全省第3;其余指标尤其是社会保险水平、就业水平、公共卫生质量、人居环境、居住条件等均需得到提升与改善。居民幸福感受方面,职业发展满意度、业余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年度相比,居民生活质量增长21.%,增幅位居全省第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比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较大,但公共卫生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是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甲、乙类)上升导致;居民生活条件增长10.39%,除出行条件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居民幸福感受中除业余生活满意度、城市发展认同满意度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外的多项指标下降显著。

如何幸福——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更加幸福。但是作为一个城市,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好好的智慧。

  尽管全省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但从区域发展来看,陕北、陕南的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条件较关中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地居民幸福指数的得分,因此促进全省各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条件均衡发展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点。另外,随着全省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病”在各市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多数城市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出租车数、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连续下降,交通拥堵、打车难、环境质量差等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烦恼与不便,改善和解决这些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坚决防止其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受的负面因素,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受的重要方面。

  收入水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根本,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受的重要因素。从全国来看,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全省各市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来看,关中地区最高,陕北两市其次,陕南三市最低,地区发展差异与不平衡显著,并且全省多数城市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均较低,各市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连续三年下降,部分城市的基尼系数较高等问题重重。因此,全省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致富环境,充分激发城乡居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市民积极创业,培育和壮大现代职业农民群体,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性收入是陕西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应加快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居民增收。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农民经营收益,应充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还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利用,增加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一直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地沟油”、“转基因”等食品安全问题,加上年以来全省尤其是关中地区遭遇的大范围严重灰霾,广大城乡群众生存环境被破坏已成为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成为许多地区群众生活的基本诉求。因此,全省必须进一步加大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同时,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应在政策、财政、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励煤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煤炭产业向清洁利用转型,还应长期规划考虑提升全省煤炭使用集中度,不仅能够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治理压力,实现绿色煤炭经济;继续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植树造林、固土防沙、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关中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搬迁、平原绿化以及渭河沿线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扶持和培育环境技术、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在全省构建轨道、公交车、出租车、免费自行车组成的节能、安全、便捷的大公交体系,加大新能源使用比例,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鼓励低碳出行;食品安全方面,应实现以常态化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将监管范围覆盖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把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现象纳入最严市场监管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当中,也要严格控制各类转基因食品流入陕西省食品市场。

  近年来,陕西省连续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有力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但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民生内涵也应加入全省人民在新时期利益多元、诉求多元的变化。一方面,广大人民渴望真正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陕西省应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就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法制化进程,同时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从法律制度上创造有序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质量内涵亟待升级。近些年,陕西省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交通等民生领域的建设力度,正在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但在此过程中更应注重硬件设施与服务品质的同步发展,确保全省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改善与进步。首先,应建设服务型社会,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自上而下的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鼓励和倡导全社会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服务事业与产业,改变过去粗放式的服务意识和方式,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宗旨,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其次,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有效降低居民基本生活及个人发展的成本,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再次,应充分考虑全省群众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时对更高层次生活品质的追求,支持、鼓励和培育高品位、多元化的文化、娱乐、信息、信用、养老、体育、保健等组织机构,同时也需注意城市建设中公益类健身娱乐场所如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场所缺失等问题,切实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原标题:陕西幸福指数调查:全省心理健康满意度下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zz/1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