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咋能不得病”。得病吃药,看似理所应当,可你是否真的知道,在药品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在“致病”!
——刘伟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所以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和医疗事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国有神农偿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之说,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药的毒性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这说明我国从用中草药治病时起就发现了药物有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的二重性。
2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一、副反应:
通常也称副作用,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难以避免。
二、毒性反应: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慢性毒性还包括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反应。
三、后遗效应:
是指药物停用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四、停药反应:
是指患者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五、变态反应:
是一类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六、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3各类/药主要不良反应类或药主要不良反应巴比妥类宿醉、依赖、剥脱性皮疹致死、呼吸抑制致死苯二氮卓类反跳现象、依赖、耐药苯妥英钠牙龈增生卡马西平视觉障碍丙戊酸钠肝毒包含5-HT(-)欣快感、性功能减退单胺,3、4环类抗胆碱:口干,视物模糊,便秘阿米替林3环抗胆碱,嗜睡,体位低血压,癫痫吗啡呼吸抑制中毒量,依赖反复用,针尖样瞳孔,恶心便秘治疗量塞来昔布磺胺类过敏——药疹选COX-2促血栓形成尼美舒利肝毒(儿童禁用)别嘌醇黄嘌呤肾病结石丙磺舒、苯溴马隆肾结石,急性痛风秋水仙碱泌尿损伤,骨髓抑制右美沙芬中枢抑制喷托维林中枢抑制福尔可定中枢抑制可待因依赖,中枢抑制沙丁/特步/特罗低钾,震颤,心悸茶碱类烦躁,发热惊厥,心律失常异丙托/赛托溴铵抗胆碱碳酸氢钠腹胀嗳气,反跳胃酸铝剂、镁剂、钙剂便秘奥美拉唑骨折,反跳胃酸×替丁嗜睡,胃细菌紊乱,反跳胃酸西咪替丁性功能减退铋剂黑便,大量神经毒性(0.)阿托品抗胆碱:口干,视物模糊,便秘莨菪碱抗胆碱颠茄抗胆碱类或药主要不良反应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嗜睡,倦怠)、影响泌乳素西沙比利Q-T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影响泌乳素莫沙必利心失常罕见、不影响泌乳素还原型谷光氨肽人类自身物质,不良反应少见各种泻药长期用,致低钾复方甘草酸苷低钾地高辛厌食恶心,心毒,嗜睡亢奋,红绿色盲胺碘酮肺毒致死,肝毒致死,甲状腺紊乱,心律失常,光敏奎尼丁金鸡纳反应,消化道反应,心毒,晕厥,过敏。××普利高钾,干咳×沙坦高钾阿利克仑高钾多巴胺心悸失常,手足坏死米力农心失常,血小板减少美西律眩晕震颤,运动失调,视物模糊普罗帕酮口金属味,狼疮样面疹普萘洛尔支气管哮喘,心动缓,反跳现象硝酸甘油头痛,面红,心律快硝苯地平心脏抑制,面红,下肢肿,牙龈增生,禁驾氨氯地平裸足肿胀利血平嗜睡,镇静,抑郁甲基多巴口干,便秘,发热硝普钠、肼屈嗪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唑嗪体位低血压,首剂低血压他汀类肌毒肝毒。横纹肌溶解(CPK)贝丁酸类消化道反应,肌毒肝毒,胆结石烟酸肌毒肝毒血管毒硫酸亚铁糖浆黑便,腹泻,牙齿变黑蔗糖铁注射液过敏,色素沉着,局部疼痛,幼儿致死重组人促红素类流感样症状,升血压,癫痫呋塞米低钾,耳毒,高尿酸,过敏氢氯噻嗪低钾,低氯,低钠,低镁,高钙,高尿酸,高血糖螺内酯高钾,性激素异常××雄胺男性功能减退××那非眩晕,视物蓝绿模糊,光感增强。不与硝酸酯类合用×睾酮女性男性化,男性乳房痛,异常勃起乙酰唑胺中枢抑制,骨髓抑制,皮肤毒性,过敏胰岛素低血糖,过敏,局部反应,脂肪萎缩,胰岛抵抗硫脲类诱发甲亢格列本脲持久性低血糖(老年慎用)氯磺丙脲共济失调丙硫氧嘧啶粒细胞下降甲巯咪唑粒细胞减少,低血糖碘化物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素心毒,甲亢放射性碘甲减阿伦磷酸钠流行食管炎,类流感,肾衰青霉素过敏,吉海,脑病氨基苷耳毒,肾毒,肌毒,过敏大环内酯类胃肠反应,心毒,肝毒,耳毒四环素类二重感染,牙齿黄染万古霉素耳毒,肾毒,红人综合症喹诺酮类肌痛,骨关节损伤,跟腱炎加替沙星血糖紊乱(双向紊乱)异烟肼周围神经炎,肝毒性呋喃类周围神经炎氯霉素骨髓抑制,灰婴综合征磺胺类肾毒,过敏利福平肝毒,流感样症候群乙胺丁醇视神经受损吡嗪酰胺尿酸升高,急性痛风氟胞嘧啶骨髓抑制三唑类、咪唑类肝毒性,AST/ALT升高两性霉素B肾毒,高热利巴韦林肾毒,骨髓抑制阿昔洛韦肾毒拉米夫定肝毒,骨髓抑制奎宁/氯喹金鸡纳反应伯氨喹,磺胺类特异质反应(葡萄糖6磷酸缺乏者溶血性贫血)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塞替派高尿酸顺铂耳毒,肾毒奥沙利铂神经毒博来霉素间质性肺炎依立替康迟发型腹泻,Ach综合征多柔比星心脏毒性长春碱类外周神经毒性,血栓紫杉醇外周神经毒性高三尖杉酯碱心脏毒性利妥昔单抗过敏,高尿酸西妥珠单抗皮肤毒性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硫磺软膏过敏性皮炎林旦长期使用诱发癫痫,肝肾毒异维A酸致畸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年新的和严重以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年龄分布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分布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给药途径分布
5如何面对药品不良反应因人而异,科学用药生活中,小病小痛在所难免,很多家庭都会备一些常用药物,自行治疗。
自行服药前,你会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吗?
说明书中密密麻麻的信息,
你真的能完全看懂吗?
说明书上的“一日三次,一次两片”,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适用的吗?
对于不同的个体每一种药物的疗效都不尽相同。基因遗传学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吸收速率、吸收量、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决定了药物是否可以被人体吸收,可以作用多长时间。既然每一个个体的药物反应都具有特异性,因此医生在使用具有副作用的药物时就会面临诸多问题。
药物基因组研究
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开始进行根据个人基因决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的研究。药物的基因组研究使研制特定的药物成为可能,从而为特异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专家指出,百分之二到三的住院病人会出现药物并发症,一些病人发生的药物副反应比预想的最高程度还要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依靠药物的基因组研究,这种根据个体特异性基因组研制而成的药物可以适应不同个体染色体的不同要求。
正如手掌的五个指头长短不一样,每个个体的基因组都不尽相同。药物基因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因类型研制针对靶位点的特异性药物。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0到30个特异性基因,这些基因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这些基因,也称为作用位点,决定了个体对治疗药物分别产生不同的反应,或者药物发挥作用、疾病治愈,或者产生药物并发症及毒性反应。了解这些等位基因将有助于决定个体使用药物的准确类型及用药剂量。对于进一步了解及进行人体基因型差异的药物基因组研究有很大帮助。
药物基因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也将具有非凡的意义。我们知道,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异质性,适用范围相对较窄,通过药物基因组研究有助于提供肿瘤治疗的特异性方案。
近0多年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比比皆是,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更是多达,+例。用药错误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他人的良药未必适合你
生病需要药物治疗,慢病需要长期服药,生活中我们似乎无法摆脱与药物的关联,如何选择药物便成为了用药当中关键的一环。
相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使用相同的药物,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不良反应、疗效反应却是因人而异。正所谓“他人的良药,未必适合你”!
根据自身的基因特质精准选择药物类型、药品的用法用量也该量体而异,随症加减。这样才能合理规避用药风险,增强药物疗效。
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在我国已展开应用,通过监测患者的基因型,对应每一种药物进行调整,它能够更精准的告诉你对每一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建议的用药剂量、疗效反应的速度,帮助你更正确的甄别药物,更安全的服用药物。
药物的“私人定制”
随着药物基因组研究的不断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药物,就像基因身份证一样,根据你的基因型为你量身定做出专属药物,你在服用的时候不必担心会发生药物过敏、不必顾虑会出现药物过量、不必纠结药物对你的疗效、更不必害怕药物对你造成任何伤害!
2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可见,“治未病”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今天,伴随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不仅可以让“未病”预测成为可能,还可以进一步让健康管理实现“先知”、“先见”和“先行”。疾病=内因(基因)+外因(环境)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体质和后天的外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基因决定了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有些人天生身强体壮,而有些人天生容易罹患某些疾病。在此过程中,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外来因素,也将直接“修正”或“激化”基因的“先天不足”,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走向。基因检测,所有健康保障计划的源头基因检测就是一份“人体使用说明书”,它可以评估人们罹患疾病的风险或几率,为日后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比如,叶酸或脂质代谢障碍都会导致冠心病风险,如果不了解自身基因的特点,而单纯通过控制脂肪摄入,预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基因检测堪称“所有健康保障计划的源头”。让健康管理实现“先知”、“先见”和“先行”先知:预测疾病风险通过检测与疾病相关联的易感基因,结合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外来因素,可以预知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推断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先见:指导常规体检如果把人体比成一辆车,基因检测就相当于“使用说明书”,而常规体检相当于“年检报告”。做完基因检测后,针对可能存在的高发风险疾病,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或体检频率,密切治疗白癜风小偏方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