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那些事儿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WBC)计数成人:(4?10)X10^9/升;儿童:(5?12)X10^9/升。增加:(1)生理性:新生儿及经期、妊娠末期、分娩期、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还有极度恐惧与疼痛等。(2)病理性: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和白血病等。(3)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射线照射、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分类(DC)计数中性分叶核:50%?70%;中性杆状核:1%?5%;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中性粒细胞的增减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因此,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大致相同。1、白细胞生理性变异: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常见白细胞总数增多;活动、进食、疼痛、精神高度紧张、恐慌、情绪激动均可使白细胞生理性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早晨较下午低,高低变异可达一倍。2、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细菌性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急性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机体的反应能力。如果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中性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常大于10.0X10^9/升,并伴有轻度核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0X10^9/升以上,且伴有明显的核左移。(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数常达10.0X10^9/升以上,以中性分叶核细胞为主;急性心肌梗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胞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性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高。(3)急性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时白细胞迅速增高,可达(20?30)X10^9/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病毒,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中毒时;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5)肾移植术排异现象:排异早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当排异现象明显时,白细胞已相当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结合尿常规及临床进行全面分析。(6)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白细胞长期持续性增高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急性者白细胞总数常在10X10^9/升以上,分类以幼稚细胞(如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主;慢性者白细胞总数更高,甚至可达50X10^9/升以上,分类时以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并常伴有较多的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及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早幼粒较少,原粒细胞更少。各类肿瘤患者,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不断发展时,白细胞可增多,在有骨髓转移时可见与粒细胞白血病相仿的血象,发现幼粒细胞,并可伴有幼稚红细胞。对于上述情况应建议做骨髓检查以确诊。3、白细胞计数和中性核粒细胞病理性减少:(1)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可低于2.0X10^9/升。另年老体弱重症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也下降。(2)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等,白细胞和粒细胞也可减少。(3)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呈所谓的“三少”现象。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病人也常见白细胞数减少。(4)慢性理、化因子损伤,即电离辐射(如X线等),化学物质如铅、苯等中毒,长期服用氯霉素等药物,肿瘤化疗过程中,均可抑制骨髓白细胞的生成,故在接触和服用期间每周应作一次白细胞计数检查。(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均可见白细胞减少。4、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常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皮炎、哮喘、急性荨麻疹、过敏性气管炎等。(2)可见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全身性硬皮病、遗传性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5、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烧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意义不大。7、单核细胞增多:(1)活动性肺结核、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可见单核细胞明显增多。(2)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3)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8、淋巴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一周婴儿可达50%以上,可持续到6?7岁,其后渐渐接近成人值。(2)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EB病毒感染等。(3)某些细菌感染:如百日咳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核病时淋巴细胞也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需借分类加以识别。(4)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减少的。(5)淋巴系统疾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9、淋巴细胞减少:(1)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2)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而致淋巴细胞百分率减少,但此时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仍在正常范围内。慧享健康

赞赏

长按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dzz/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