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地区0-6岁儿童
家庭养育状况调查
中国儿童中心“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课题组
◆◆◆◆
摘
要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发挥重要的抚育和教育功能。年,为全面了解脱贫地区0-6岁儿童家庭养育状况,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开展了“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课题研究,通过对名0-6岁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调查,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喂养、家庭教育、家庭支持服务四个方面展现了脱贫地区的家庭养育情况。调查发现,脱贫地区的总体家庭养育状况良好,但家长的科学养育意识和社会的家庭支持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配置资源等方式,从营养健康、教育服务、家长指导等方面促进脱贫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
关键词:脱贫地区0-6岁儿童家庭养育公共服务
一
研究背景
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这8年多的脱贫攻坚过程中,脱贫地区家庭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投资儿童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
促进脱贫地区儿童发展是关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繁荣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脱贫地区儿童发展,强调“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让脱贫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持续积累的过程,儿童早期发展是重要的发展投资。儿童发展投入越早,相对成本越低,回报越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的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高,投入早期儿童发展的回报率可高达1:17。因此,重视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对提高农村脱贫地区人力资本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作为儿童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因素与基因遗传因素一样对儿童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发挥重要的抚育和教育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也承载着重要功能。家庭功能的有效发挥,决定着儿童能否得到公平、健康和有效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实力与安全。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脱贫地区儿童在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评估《规划》实施成效,进一步改善脱贫地区儿童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社会公平,本文使用“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课题调查数据,对我国脱贫地区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进行分析。
二
文献综述
关于脱贫地区儿童生长发展现状,整体看来脱贫地区儿童身体发展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生长迟缓、低体重和贫血是脱贫地区0-6岁儿童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监测结果显示,脱贫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高达7.6%。同时,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脱贫地区儿童营养过量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另外,儿童的喂养情况同样不容乐观,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偏低,年贫困地区仅为24.8%,显著低于全国及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儿童辅食添加也存在多样缺乏、蛋白质不够、能量密度低的问题。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家庭作为儿童早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养育环境至关重要,而我国农村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却普遍存在。王诗琪等人对甘肃某贫困县名儿童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对儿童的早期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父母外出时间越长,家庭养育环境质量越差,对儿童的早期发展影响越为不利。另外,儿童照养人的育儿观念及知识水平同样影响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母亲学历程度越高,越能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技能、采取科学的养育方式,从而减少儿童早期发展的风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家庭养育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儿童照养人的养育行为主要体现为和儿童玩游戏、给儿童讲故事、唱儿歌、读书等亲子互动。魏乾伟等人发现缺乏充分的亲子互动可导致婴幼儿发展低。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儿童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十分单一,其养育观念和行为都不利于婴幼儿的发展。贺琳霞等人在陕西对名儿童家长的调查中也发现,有近13.2%的儿童拥有的玩具不到3件,有将近37.2%的儿童拥有的儿童书籍不到3本,尤其是0-3岁阶段的儿童图书拥有量十分匮乏,有近一半(49.2%)的0-3岁儿童拥有的儿童书籍不到3本。白钰等人对我国三省农村地区名0-3岁儿童及其照料人养育行为的研究表明,主要照料人和儿童玩游戏的比例为58%,仅有18%、34%和8%的主要照养人给儿童讲故事、唱儿歌和读书。
脱贫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家庭普遍缺失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来源较少。研究发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干预可以有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理念、防止错误的教养行为、改善亲子关系,从而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并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并且,对受教育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干预的效果最明显。但是,我国不少农村地区0-3岁儿童的家长没有获得外部育儿指导的渠道,3-6岁儿童的家长也主要通过幼儿园来获得家庭教育指导。
综上所述,之前的研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对家庭环境中影响儿童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因素都有所涉及,并且大多采用第一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但是由于代表性不够,调查多集中在某一些区域内,得到的结论不能代表所有脱贫地区的儿童和家庭。本研究将所有脱贫地区纳入研究视野,采取科学抽样的方法,重点考察0-6岁儿童早期发展,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