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健康在线生吞鱼胆清肝明目总有人在

鱼是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但是,除了鱼肉,鱼身上还有一个部位,一直以来都有人将其作为食用或药用的对象,那就是鱼胆。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生吞鱼胆导致肝肾衰竭险丧命的新闻屡见不鲜。民间流传着“生吃鱼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说法,一些老百姓碰到上火目赤都想到这个偏方,这小小的鱼胆怎么就差点要了命呢?

1为什么吃鱼胆会要人命呢?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氢氰酸等多种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致使细胞变性或坏死。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可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

此类毒素物质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肝肾功能的损伤,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里造成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会有死亡的风险。

鱼胆的毒素成分复杂,耐热性强,不论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易被破坏。

2什么样的鱼胆有毒?

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均为胆毒鱼类,如草鱼、鲤鱼、鲢鱼、鳙鱼(胖头鱼)等。

3鱼胆中毒有什么症状?

鱼胆中毒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肾、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进食鱼胆后潜伏期15分钟~14小时,多数为0.5~3小时。

一是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排酱油色稀水便。中毒后2~8天有肝损害征象,如肝区胀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二是肾功能损害症状:腰痛、蛋白尿、血尿、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是鱼胆中毒最致命的损害,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

三是血液系统症状:部分严重者发生溶血,出现呕血、便血、鼻出血、球结膜及皮下出血。

四是中毒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等。

五是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嗜睡、四肢及唇舌麻木。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

如进食鱼胆后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鱼胆中毒如何治疗?

由于鱼胆汁中成分过于复杂,目前还没有针对鱼胆中毒的特效解毒药,要及时彻底洗胃,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必要时进行人工肝、血液透析治疗。

5误食鱼胆如何处理?

如果误食了鱼胆,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可以催吐,并及时就医;如医院。其次,杀鱼时如果不小心弄破鱼胆,一定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鱼煮熟后味苦,也要警惕鱼胆残留。

很多老百姓听信民间偏方,在伤肾的边缘疯狂试探。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总数高达1.2亿人,即平均每10人就有1名慢性肾脏病患者。

广大群众要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正确的用药意识,谨记“是药三分毒”,不可偏信游医偏方,不要滥用药物,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供稿:医院肾病科揭西娜执行编辑:何明坤审核校对:庄映格责任编辑:宋莉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ys/1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