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是指发生在血液、骨髓、脾及淋巴结等的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质或量的改变。以红细胞改变为主的就是常说的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以白细胞变化为主的有白血病和粒细胞减少/缺乏症等,而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则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常把由于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所引起的出血称为出血性疾病。
血液病的早期信号主要有:
◆贫血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丢失过多如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外伤大出血等。贫血的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和头晕耳鸣等。有些患者常因心悸而误认为是患了心脏病,有的因为耳鸣而去五官科就诊,有的因为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就将其当作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是贫血。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增多,正常值为(3.5-5.5)x/L,红细胞增多时可达(6-10)x/L,血红蛋白高达-g/L。常见原因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住、肺部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肾病变、各种肿瘤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严重脱水、烧伤、等)。红细胞增多的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断为甚,眼结膜充血。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红细胞增多。
◆出血
血液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浆中凝血因子不足,血管受到破损时,很容易出血。轻者早期有鼻腔或齿龈出血,重者会有皮肤大片青紫色的淤斑、吐血或便血,其至因脑出血而死亡。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
◆白细胞数增多或减少
白细胞数增多常为继发性,主要是指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7.5x/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x/L。血液病中,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等都可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许多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而且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癌症患者死亡率高。部分血液系统疾病以白细胞减少为最初表现,同样需要引起警惕!
如出现以上情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勿错过疾病最佳治疗时期!
我们了解到血液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造血组织和血细胞,血液科诊治的是造血组织疾病、血细胞疾病。那么你知道血液病有哪些吗?血液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一、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1、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大多与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细胞恶变有关。按照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成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2、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的恶性疾病,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广泛浸润,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
3、多发性骨髓瘤:是肿瘤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多灶性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疾病。全身骨骼均可受累,造血活跃的部位如椎骨、肋骨、颅骨、骨盆、肩胛骨等是最易受累的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贫血、骨痛、腰痛、肾功能损害等。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并以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点。
5、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的疾病,表现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的异常增殖。本组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6、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为特征。
7、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单核巨噬系统反应性增生的组织细胞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低纤维蛋白原、高血清铁蛋白,并可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活检中发现噬血现象。
二、贫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2、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3、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4、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遭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超过造血代偿时出现的贫血。
三、出血性疾病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微血管血栓形成,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肾脏以及其他各器官的可逆性损害。
3、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通过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血液病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