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感I谢I阅I读I
I欢I迎I关I注I
“忌口”
作为临床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防治疾病及日常生活中被高度重视
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俗言道“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需忌口的食物更是五花八门
忌口,到底指什么?
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忌口?
01何为忌口?
忌
口一词,最早出自《金匮要略》,其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名“病中忌口”;广义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等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从“辨证”角度出发,以避免加剧人体阴阳之偏;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中医忌口考虑因素多,范围广,对于疾病忌口则需辨证。西医同一个病,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因此,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患者忌口要求往往不同:如高血压病多为“阴虚阳亢”证,但也有“阴阳两虚”,前证患者忌吃辛温燥热的食物,后者则忌食寒凉生冷,西医学则无此种区别。
同时应注意,避免盲目忌口,以不影响健康及营养摄入为度。如《调疾饮食辩》所载“不遵禁忌,误在放纵;谨慎之人,不知物理,概不敢食,误在拘泥;误投害固非浅,而当食不食,坐失亦多矣”。
02
有关忌口,西医怎么看?
中西医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忌口的观点有一些区别:
西医学以药理、免疫等为依据,从微观层面出发,立足于疾病的病因病理,通过分析不同食物的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最后将系列可能诱发疾病、加重病情、引起过敏性疾病复发的食物列入饮食禁忌中。
例如,明确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忌食高胆固醇食品,痛风病人忌食高嘌呤食物,肝病患者不宜饮酒等;蚕豆病患者因缺乏一种酶,进食蚕豆会发生溶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绝对禁食蚕豆。
不难看出,西医忌口的特点是具体明确,针对性和规范性强;中医忌口则是根据食物对人体整体功能的影响,从食物的气、味、形、色出发,并根据临床经验,有个体性显著、灵活性、模糊性强的特点。
发
物
古代医家将疾病的忌口分为六类:发物、生冷、黏滑、油腻、腥膻、辛辣。“发物”属于忌口的重要一点。
传统意义的“发物”是指有刺激性、能“助邪发病”的食物,有引起旧疾复发,加重疾病变化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等。”主要指的是具有温补或致敏作用的食物。
03
传统观念中,哪些食物为发物?
《外科正宗》中的“杂忌须知”篇说到:“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厚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赤豆、荞面动气发病,……;不减口味,后必疮痒无度。”
其中,“荞面动气发病”在许多以面食为主的人看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传统医学中,历代医书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引孙思邈的说法“多食,长宿,加客气。畏汉椒、萝卜”,即易引发外邪侵入体内,用花椒、萝卜方能克其毒;李时珍则认为“北面性温,食之不渴;南面性热,食之烦渴。”即北方面没“毒”,南方面有“毒”;北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小麦乃世之常食之物,然经火煮而食之,其性壅热,善动风气,此甚验也。”
04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发物”一说有依据么?
所谓发物可引发疾病,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造成过敏的食物和高组胺食物: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可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海虾、蟹、坚果、小麦等;一些食物会加重荨麻疹、瘙痒、头痛等症状,却往往检测不出明确的过敏物,很可能为高组胺食物所导致,如:发酵食物(包括酒、酱油、醋)、番茄、茄子、菠菜等;另一些食物本身组胺不高,但可能促进人体自身释放组胺而出现问题,如橘子、草莓、木瓜、菠萝等。
小麦制品:小麦中的麸质是导致乳糜泻(CeliacDisease,CD)的重要因素,甚至在部分没有CD的人群中(如原因不明的肠应激综合征)也能引发系列消化道甚至神经系统的不适症状;CD患者摄入麸质后,会产生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的上皮损伤和吸收不良,如不控制麸质的摄入,改变饮食习惯,易增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中医所讲“小麦性壅热,善动风气”与此不谋而合。
同时大家应注意,无麸质饮食(Gluten-freediet,GFD)不推荐于一般人群,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其对无症状人群和非乳糜泻患者有益,近期还提出了一些与其营养价值有关的担忧:有研究显示GF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刺激,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即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需注意:发物以食物为主,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及患与其相关某些疾病人群会诱使发病。
无论是对未患病者但体质较特殊人群,或是患病人群的饮食建议中,都应遵照根据个人的需要为健康选择提供指导:需要牢记,健康合理饮食为忌口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张彩勤.中医“忌口”的概念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马瑛.谈谈“忌口”与“发物”[J].中医健康养生,(08):35-36.
[3]RostamiK,BoldJ,ParrA,JohnsonMW.Gluten-FreeDietIndications,Safety,Quality,Labels,andChallenges.Nutrients.Aug8;9(8).
[4]ShahbazkhaniB.,SadeghiA.,MalekzadehR.,KhataviF.,EtemadiM.,KalantriE.,Rostami-NejadM.,RostamiK.Non-CeliacGlutenSensitivityHasNarrowedtheSpectrumofIrritableBowelSyndrome:A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Nutrients.;7:–.
[5]AntvorskovJ.C.,JosefsenK.,EngkildeK.,FundaD.P.,BuschardK.Dietaryglutenandthedevelopmentoftype1diabetes.Diabetologia.;57:–.
[6]TortoraR.,CaponeP.,DeStefanoG.,ImperatoreN.,GerbinoN.,DonettoS.,MonacoV.,CapoorasoN.,RispoA.Metabolicsyndromeinpatientswithcoeliacdiseaseonagluten-freediet.Aliment.Pharmacol.Ther.;41:–.
下期预告
本期我们了解了中医的忌口与发物
以及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
那么,对于皮肤病患者而言
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
哪些又是容易引起误会的发物呢
我们下期继续探讨~
文字/编辑:西柚
图源自网络
致力原创,守护健康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