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检查,大学问
贫血=缺铁?贫血=缺铁?
血常规作为临床医生必开的检验项目,其中玄机,你真看的懂吗?
小儿贫血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其中红细胞生成不足又可分为两种
(1)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下面详细介绍两种常见小儿贫血的病因: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
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
(2)铁摄入量不足
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贫血。
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
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如何预防?
家长应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
具体措施应包括对孕母的卫生指导
小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强调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尤其是动物类食品,如各种红肉、肝类等,
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预防
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等。
作者简介
刘君辉,吉大一院小儿呼吸二科医师,级吉医院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
小儿呼吸二科
一个靠谱的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