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童不幸死亡,米酵菌酸毒素引起食物中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0406/4817099.html

三伏天气炎热

很容易导致食物本身变质

若不注意饮食卫生

极易造成食物中毒

最近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近日,广东惠来县一肠粉店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经初步调查,7月28日中午,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病情稳定。

什么毒这么厉害?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夏季天气多雨潮湿,气温较高,这正是椰毒假单细胞菌繁殖较为活跃的时期。

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若上述食品未及时冷藏保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

米酵菌酸毒素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如,糯米汤圆、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它到底有多可怕?

耐高温

米酵菌酸毒素超级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你得在°C以上的高温连续煮1小时,才能灭菌。

(很显然,制作肠粉是不可能达到℃的)

发病起来特别急

米酵菌酸毒素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个小时,是非常烈性的食物中毒。

初期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

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

甚至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脏衰竭的可能,而危及生命。

病死率高达40%以上

这些你需要注意:

从正规渠道购买湿米粉等食品,要留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尤其散装售卖的)。

湿米粉等食品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时间不宜过长。

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

一旦怀疑自己食物中毒,应立即催吐(手指刺激舌根部、药物催吐等),及时就医。

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

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

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

此前,年6月(6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全省21个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报告1起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为广州市黄埔区报告的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病48例,无死亡。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在有盐的条件下(浓度2%-4%)繁殖和生长的情况是最佳的。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

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物被摄入到人体之后,产生的毒素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感染这种细菌的一般和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多发于沿海地区,广东、上海、福建等较多。

副溶血性弧菌耐碱不耐酸,一般家里面的食醋,浸泡这种弧菌,5-10分钟就可以把弧菌杀死。

生活科普:

一部分发霉的蔬菜水果,切掉能吃吗?

不能。

肉眼能看到的发霉的部分,其实是已经完全成熟了的霉菌菌丝,在此周围的组织也会被污染,有肉眼看不见的霉菌潜伏在内,我们无法估计它扩散的范围到底有多大,所以,为了健康,请扔掉发霉的蔬菜水果。

注重饮食卫生,关爱身体健康。

(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zz/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