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例猫亲血性霉浆菌感染症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0.html

概论

亲血性霉浆菌(hemotrophicmycoplasma)或称血液霉浆菌(hemoplasma)会感染许多品种的哺乳动物引起贫血症状。猫亲血性霉浆菌感染症(felinehemotrophicmycoplasmosis)主要由三种猫血液霉浆菌引起:Mycoplasmahaemofelis(Mhf,俄亥俄洲型)、CandidatusMycoplasmahaemominutum(Mhm,加洲型)、及CandidatusMycoplasmaturicensis(Mtc,苏黎世型),以Mycoplasmahaemofelis的病原性最强。这三种霉浆菌都有可能出现在无临床症状的猫只。血液霉浆菌的自然传播途经还未理清,但很可能与侵略性行为和节肢动物的媒介有关。输血也可能为导致本病的传播,所以捐血的猫只都应该进行亲血性霉浆菌的筛检。本病的最佳诊断方式是PCR检验,治疗上可给予强力霉素2-4周。

病原

猫亲血性霉浆菌(hemotrophicmycoplasma)或称血液霉浆菌(hemoplasma)是一种小型(1um)、无细胞壁、会感染红血球造成溶血性贫血的细菌。以前称做血巴东体症(Hemobartonellosis),病原为猫血巴东(Haemobartonellafelis)归属立克次体会造成感染猫只的传染性贫血,后依基因核酸序列将其归属于霉浆菌,更名为亲血性霉浆菌(Neimarketal.,)。与一般熟知的霉浆菌不同的是亲血性霉浆菌无法于活体外(invitro)培养。目前已知有三种主要的霉浆菌会感染猫只红血球:Mycoplasmahaemofelis(Mhf,俄亥俄洲型)、CandidatusMycoplasmahaemominutum(Mhm,加洲型)、及CandidatusMycoplasmaturicensis(Mtc,苏黎世型)。这些亲血性霉浆菌感染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

流行病学

猫亲血性霉浆菌感染好发于雄性、非纯品系、可户外活动及有咬伤脓疡的猫只。加州型较常见于老猫,可能和猫只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慢性亚临床型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有关。亲血性霉浆菌感染和已存在的反转录病毒感染间的关联仍未有清楚的结论。部分研究认为猫艾滋病毒(felineimmunodeficiencyvirus)感染与猫亲血性霉浆菌感染有关(Gentilinietal.,),但有些研究则认为无关(Willietal.,)。而大部分的研究都无法证明猫白血病(felineleukemiavirus)的感染与本病的感染之间有关联性(Gentilinietal.,;Willietal.,)。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猫只的表型(Phenotype)(如具侵略性的公猫)与感染的关联性可能比单纯的危险因子更有关(Carveretal.,)。整体而言猫只感染亲血性霉浆菌以加州型的盛行率最高,其次为俄亥俄洲型,苏黎世型则最低。

亲血性霉浆菌的自然传播途经还未完全理清。有些调查认为吸血性节肢动物会媒介本病的传播(Sykesetal.,),更有研究在猫跳蚤(Ctenocephalidesfelis)及其粪便中侦测到俄亥俄州型和加州型亲血性霉浆菌的DNA(Barrsetal.,;Shawetal.,;Willietal.,),然而有研究指出没有证据显是猫跳蚤会传播本疾病(Lappin.,)。很多观察认为猫只会经由打架咬伤而传播本病。有研究指出猫之间侵略性的行为(打架咬伤)比社会性的亲密接触(唾液经由互相舔毛)容易造成感染(Museuxetal.,)。生病的母猫会把疾病传染给幼猫,但是在子宫内、分娩时、或产后照护时传播则仍不清楚。输血则是另一种可能传播途径,因此捐血的猫只都应该要进行亲血性霉浆菌的筛检。

致病机理

猫的亲血性霉浆菌中以俄亥俄州型(Mycoplasmahaemofelis)的病原性最强。有些猫只在急性感染期会出现严重甚至致死性的溶血性贫血,然而有些猫只只出现轻度贫血。这些差异性可能与猫只各体的免疫反应或感染的俄亥俄州型菌株间的差异有关,免疫功能正常的猫只也会感染发病。慢性感染时则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贫血,带原猫只甚至不会出现贫血的症状。红血球的破坏主要是由宿主的免疫反应媒介引起,与病原本身无关。加州型的感染虽然会造成红血球指数(红血球数量、血红素和血容比)下降,但通常较少出现贫血现象,除非猫只有免疫缺陷或在进行化疗。苏黎世型会引起一些实验感染猫只红血球指数下降及贫血症状,但一般而言不常引起贫血症状。加洲型和苏黎世型的致病机转都被认为与猫只同时感染其他疾病或免疫缺陷有关。

亲血性霉浆菌带原猫只常会有不显性感染,但如果感染未能被完全清除、则常会复发感染及出现临床症状(Weingarteyai.,)。最近的研究发现感染过俄亥俄洲型的猫只经过治疗痊愈后不会再被同源性的俄亥俄洲型感染,证明这些先前感染过的猫只体内会产生有保护性的免疫(Hicketal.,)。然而另一个相关的研究则指出感染过苏黎世型亲血性霉浆菌猫只经治疗痊愈后若再感染俄亥俄洲型,则会比未曾感染过的猫只出现更快及更严重的症状(Baumannetal.,)。不同亲血性霉浆菌间的相互感染性、病原性和免疫性间的关系则仍须更多的研究来理清。

临床症状

猫只自然感染亲血性霉浆菌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通常在经过一段潜伏期并在免疫抑制状况下才显现。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嗜眠、衰弱、食欲不振、脱水、体重减轻,此外因为贫血会出现黏膜苍白。有些急性感染猫只会出现发烧症状,在慢性感染的猫只可能有出现歇性发烧。有些病猫会有明显的脾肿大。严重贫血还会导致心跳过速、呼吸急促、虚弱的股动脉搏动、心杂音。此外本病虽然会引起溶血性贫血但并不常出现黄疸症状。

诊断

猫亲血性霉浆菌感染通常会引起再生性大球性正色素性贫血(regenerativemacrocytichypochromicanemia),但是不一定伴随网状(红血)球增多症(reticulocytosis)出现(Kewishetal.,)。白血球的改变包括白血球减少症(leukopenia)、淋巴球减少症(lymphopenia)、嗜酸性球减少症(eosinopenia)和单核球增多症(monocytosis)。

在急性期时可在血液抹片上红血球表面发现亲血性霉浆菌的存在、豪-若二氏体增加。然而抹片检查的灵敏性非常低,而且无法区分是那一种亲血性霉浆菌造成的感染。由于亲血性霉浆菌无法生长在细菌培养基,因此活体外培养目前仍不可行。

PCR是目前普遍认为敏感度较高且可信赖的诊断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都比血液抹片高,而且可以确认感染的病原种类。由于病原无法在活体外行培养,所以也血清学检查也不易发展出。

治疗

如果能及时的治疗血液霉浆菌感染通常预后良好,但病愈后仍存在复发可能。由于血液霉浆菌没有细胞壁,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头孢子菌素类抗生素)对本病的疗效就不佳。然而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是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马波沙星,巴洛沙星)对本病有不错的疗效。

大部分的疗效研究都是评估药物对俄亥俄州型感染的治疗。多西环素(10mg/kg,q24h,PO或是5mg/kg,q12h,PO)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一般给予2-4周。虽然未经更进一步的疗效评估,有时为了增加血液霉浆菌被清除的机率会延长抗生素投予的时间。有研究认为投予巴洛沙星可能比多西环素更能清除俄亥俄州型感染(Dowersetal.,)。此外先投予多西环素再给予氟喹诺酮也已被证实可以有效的治疗本病(Tasker,)。

抗生素对加洲型感染的疗效可能会不同于对俄俄亥俄州型感染的治疗。抗生素对苏黎世型的疗效也虽尚未被完全评估,投予多西环素应该有效(Museux.,)。此外支持性疗法如脱水给予输液疗法,若有严重贫血则进行输血都对本病的治疗很重要。

预防

为了防止无症状的带原猫将本病经由输血传播,所有猫只捐血时都应该进行PCR检测。目前并没有疫苗预防本病的感染,虽然疾病的传播方式尚待厘清,但经由限制猫只在户内活动、防止跳蚤和壁虱的叮咬等方式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BarrsVR,BeattyJA,WilsonBJ,EvansN,GowanR,BaralRM,LingardAE,PerkovicG,HawleyJR,LappinMR..PrevalenceofBartonellaspecies,Rickettsiafelis,haemoplasmasandtheEhrlichiagroupinthebloodofcatsandfleasineasternAustralia.AustVetJ.May;88(5):-5.

BaumannJ,NovaccoM,WilliB,RiondB,MeliML,BorettiFS,Hofmann-LehmannR..Lackofcross-protectionagainstMycoplasmahaemofelisinfectionandsignsofenhancementin"CandidatusMycoplasmaturicensis"-recoveredcats.VetRes.46:.

CarverS,BeattyJA,TroyerRM,HarrisRL,Stutzman-RodriguezK,BarrsVR,ChanCC,TaskerS,LappinMR,VandeWoudeS..Closingthegaponcausalprocessesofinfectionriskfromcross-sectionaldata:structuralequationmodelstounderstandinfectionandco-infection.ParasitVectors.8:.

DowersKL,TaskerS,RadeckiSV,LappinMR..UseofpradofloxacintotreatexperimentallyinducedMycoplasmahemofelisinfectionincats.AmJVetRes.70(1):-11.

GentiliniF,NovaccoM,TurbaME,WilliB,BacciML,Hofmann-LehmannR..Useof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zz/1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