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HFrEF心衰,维利西呱治疗后出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453605.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是重要的临床指标,且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FrEF)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VICTORIA研究结果提示:维利西呱可显著改善HFrE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在其用药安全性分析中,维利西呱组出现了更多的贫血事件。

目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sGC)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那么,维利西呱引起的贫血倾向是否影响该药物对HFrEF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呢?就此,研究者再以VICTORIA队列进行分析,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方法

该试验以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人群,共纳入例样本。

主要的纳入标准包括:

()具有慢性心衰病史,NHYA心功能分级II-IV级

(2)6个月内因心衰住院或3个月内因心衰应用静脉利尿剂(未住院)

(3)入组前30天内化验的BNP≥pg/ml(窦律),≥pg/ml(房颤律);NT-proBNP≥pg/ml(窦律),≥(房颤律)

(4)入组前2月内检查的LVEF45%

受试者以: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维利西呱(vericiguat)或安慰剂组。入组后均接受指南指导的心衰治疗方案。

贫血的定义:

()有贫血病史

(2)入组时化验符合WHO贫血标准

[血红蛋白在男性3.0g/dL,在女性2.0g/dL]

(3)入组后贫血作为不良事件被报道。

该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是达到心血管死亡或初次心衰住院时间的复合终点。

同时,出现心血管死亡或初次心衰住院事件的时间也分别作为次要终点。

研究结果

入组患者的基线信息见表。

表.入组患者的基线信息

在第6周进行随访时发现,接受维利西呱的受试者血红蛋白比安慰剂组平均下降0.g/dL(95%CI,-0.32~-0.63,p0.00)(图)。

图.平均血红蛋白在维利西呱与安慰剂组中的时间变化趋势

总体而言,位受试者在随访第6周时达到WHO贫血标准。

其中,维利西呱组相较于安慰剂组出现更多新发贫血

(3.6%vs0.5%,p0.00)。

同时,在第6周进行随访时发现,接受维利西呱的受试者平均红细胞比容较安慰剂组下降(0.%,95%CI,-.2~-0.,p0.00)(图2)。

图2.平均红细胞比容在维利西呱与安慰剂组中的时间变化趋势

就临床结局而言,

基线血红蛋白处于较高四分位间距(相较于25%四分位数)的受试者临床结局更好(血红蛋白2.-3.4vs≤2.,HR:0.77,95%CI0.68-0.87;

血红蛋白3.4-4.7vs≤2.,HR:0.73,95%CI0.64-0.83;

血红蛋白4.7vs≤2.,HR:0.67,95%CI0.58-0.77)。

当基线血红蛋白作为连续型变量时,其与主要临床结局呈非线性关系。

血红蛋白在5g/dL左右时风险最低(图3)。

图3.血红蛋白变化与主要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就主要结局而言,

血红蛋白≤5g/dL时,每下降.5g/dL,事件风险增加5%

(HR:.5,95%CI.2-.9,p0.00)。

而血红蛋白5g/dL时,进一步升高不增加事件风险

(HR:.06,95%CI0.96-.7,p=0.)。

当观察指标换成次要临床结局时,结论不变(表2)。

表2.血红蛋白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将血红蛋白按四分位数分组后,

各组内的受试者无论服用维利西呱与否均不影响主要或次要临床结局。

同样地,尽管服用维利西呱后血红蛋白下降较安慰剂组更明显,但这种血红蛋白的变化并不影响维利西呱对心血管预后的改善作用。(图4)

图4.不同血红蛋白浓度下维利西呱对主要临床结局的作用变化。以Hb=5g/dL分段,Hb≤5g/dL的交互作用p值=0.04;Hb5g/dL的交互作用p值=0.

机制探讨

心衰患者合并贫血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既往研究指出心衰患者出现贫血可能是源于炎症、出血、功能性铁缺乏、血液稀释、红细胞生成素异常以及缺氧诱导因子α等机制作用。

在VICTORIA研究中未发现出血、血液稀释、溶血、炎症或骨髓功能异常的证据。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维利西呱与一氧化氮均可作用于sGC通路。

先前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改变红细胞比容,常见的例子是应用硝酸甘油后红细胞比容下降且血液稀释。不除外维利西呱有类似相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结论

在VICTORIA研究的人群中,约/3的患者入组随机分组时合并有贫血。

而当血红蛋白(Hb)≤5g/dL时,Hb越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及全因死亡风险越高。

在VICTORIA研究中,血红蛋白均在最初的6周内下降,此后无明显变化。服用维利西呱的受试者较安慰剂组下降更明显。虽然其机制尚不清楚,但与主要临床终点及其组成部分无关。

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以明确维利西呱相关贫血的机制,以及sGC途径与血红蛋白之间的任何潜在关联。

参考文献:

HemoglobinandClinic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hl/14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