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到底有多可怕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pf.39.net/bdfyy/bdfjc/171227/5963402.html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个既陌生又非常可怕的疾病,因为反复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家长对此充满焦虑,最为担心的是血常规检验里的异型淋巴细胞,第一印象感觉像白血病、肿瘤。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严重危害着儿童生命健康。那么,如何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该如何治疗呢?医院儿科刘兴元主任医师和石胜军医师带来相关介绍。

如何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对人类淋巴细胞有嗜组织性,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途径传播,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病毒抗体阳性。原发性eb病毒感染(第一次感染eb病毒)后,病毒在记忆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受感染者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其咽部可不定时排泌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原发性eb病毒感染后,典型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在婴幼儿,也可为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典型临床表现,研究显示我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6岁,其感染潜伏期在儿童中较短,约为4~15天,大多为10天。

我们将如何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结为临床七联征: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肝功能损伤、异型淋巴细胞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咽峡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⑥眼睑水肿。

以上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联合异型淋巴细胞升高(≥10%)和(或)eb病毒感染证据,包括eb病毒抗体阳性或eb病毒dna载量升高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正确率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免疫治疗为主:急性期注意休息、肝功能损伤明显时卧床休息并予护肝降酶治疗。治疗目标是解除临床症状。既往部分医生以异型淋巴细胞下降或消失为治疗终点,在此,需明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形成周围血中可见到的异型淋巴细胞,也就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病例1:门诊发热1周,当时适时肺炎支原体流行高峰,为避免交叉感染,入院第2天患儿体温正常后出院,门诊治疗随访1周患儿临床症状痊愈,复查血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病例2:门诊发热1周余,并合并肺炎、贫血,入院时异型淋巴细胞21%,但入院第2天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第5天计划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18%,仍然予以门诊治疗,一周后复查,临床治愈,复查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医院儿科为国家和上海市首批儿科医师规范化医师培养基地,国家首批小儿血液肿瘤疾病定点诊治单位,国家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上海市首批示范儿科门急诊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基地,上海儿童心理发展与保障联盟成员,上海市抽动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平台组成单位,医院医联体单位,同济大学儿科学博士硕士授予点,同济大学儿科学留学生教学基地,同济大学优秀教学示范病区。年门急诊诊次达10万以上,居上医院儿科前列。科室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上海市先进基层党支部、上海市脱贫攻坚嘉奖集体。

\专家名片/

刘兴元

儿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擅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的诊治。对支气管哮喘和喘息相关疾病实施个体化、阶梯性的治疗方法。擅长消化道疾病、儿科危重症、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分会急救学组委员。教育部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委课题评审专家。多个sci杂志的论文审稿专家。

网上预约挂号

图文|儿科

编辑|陈轩、沈珏

审核|谢壮丽

    

上观号作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dzz/1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