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凡是通过食品进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通常由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发,中毒性疾病则与动植物性及化学性有毒物质有关。与烧烤有关的常见感染性致病因子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布鲁氏菌等。某些贝类含有的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丧失性贝毒等生物毒素会造成中毒。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也会导致中毒。

二、哪些途径能够导致食源性疾病?

烧烤食品主要原材料为牛、羊、鸡、猪等畜禽肉,以及各类海鲜、凉拌菜等。在食品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储存全过程中均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常见原因有:

1.肉、菜、海鲜原材料本身不洁净、不新鲜,易造成病菌滋生。

2.所采用的海鲜食材本身属于含有贝类毒素的品种。

3.不良商家使用病死畜禽肉,携带大量致病微生物。

4.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导致中毒。

5.食品加工人员患有不适合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疾病,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易造成疾病传播。

6.生、熟食品,以及直接入口的食品未分开存放,比如切生肉和切菜时尤其是加工凉拌菜时使用相同的菜板、菜刀,造成致病菌交叉污染,

7.食品加工人员个人不卫生,加工食品时不洗手。

8.食品加工环境不清洁,易造成食物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9.食品原料及成品未低温保存以及在室温下放置过久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10.畜禽肉未做熟、蔬菜未洗净、餐饮具未洗净消毒,均可导致食源性疾病。

三、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进食畜禽肉易造成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感染了布鲁氏菌的病羊、病牛的肉未经充分加热做熟,人食用后即可受到感染,罹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进食后7~60天发病,平均为两周。主要症状为出现持久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全身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肝、脾肿大等。

海产品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典型表现为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贝类中的生物毒素以麻痹性贝类毒素对人危害最大。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进食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即可发病,以初期症状主要有口部麻痹、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肚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声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若使用的调料中混有亚硝酸盐,还可能导致亚硝酸盐中毒。进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半小时至2小时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口唇青紫,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dwh/12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