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及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热反应往往发生在输血后1/2~1小时内,先畏寒、寒战,后高热,可达39~40℃。伴头痛,皮肤潮红,血压一般无改变。1~2小时后,逐渐缓解。发热反应症状出现后,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与对症处理,给与镇静剂和退热剂等。如有寒战时可给与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可给与氟美松5~10mg静脉滴入。发热寒战应注意保暖,高热可给与物理降温或给与阿司匹林口服。

2.过敏反应

输血过程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只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浆后出现荨麻疹,眼睑、面部呈现神经血管性水肿,有的则发生呼吸因难,喘鸣、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神志不清、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当发现有荨麻疹时,可减慢输血速度并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氟美松5~10mg静脉摘注,也可应用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如在30分钟内症状不见改善,应立即停止输血,尽可能查明其原因,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适时行气管切开术。

3.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红细胞发生非生理性破坏的一种极为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引起输血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输入错误血型的血,其次是输入保存过期,多次震荡红细胞早已破坏或已被细菌污染的血库贮存血,也可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其临床表现是在输入少量血液后,病人就出现头胀痛、腰背剧痛和心前区压迫感、呼吸急促、高热寒战、烦躁、脉搏细弱、低血压和休克以及少尿和无尿等。在全麻手术中,如发现原因不明的广泛渗血和(或)血压下降,除外麻醉因素外,应想到溶血反应的可能性。同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现上述表现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明溶血原因,输入新鲜同型血液,输液,即增加凝血因子纠正溶血性贫血,维持血容量,从而维持循环功能和保护肾功能,同时可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0.5mg,大量的地塞米松、维生系C静脉滴注,碱化尿液,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排出。可考虑使用肝素,从而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条件者,亦可应用透析疗法或人工肾促进肾功能恢复。

4.疾病传播

最常见而严重的是输血后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也可经输血感染。此外疟疾、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可通过输血传染。

5.其他

包括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等。同时大量输血后,可出现低体温、碱中毒、高钾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变化。

审核:输血小医生

来源:输血科,文章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征稿火热进行中!奖励丰厚,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来稿!

优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ww.com/wadzz/1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