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感染性疾病
一、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麻疹病毒。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
2.前驱期: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出现在下磨牙相对的口腔颊黏膜上,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热盛疹出),出疹时体温最高,持续3-4天。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把出疹部位按顺序连线,就是一个“?”形状。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
4.并发症: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喉、气管、支气管炎、心肌炎、麻疹脑炎。
5.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
6.预防: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3周,如果接受过疫苗的延长至4周。
7.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0.25ml/kg。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二、风疹:3后(枕后、耳后、颈后)+孕妇得了易致畸。
1.概述:病原为风疹病毒,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如果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
2.临床表现: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1天内出齐,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母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3.预防:①隔离至患儿出疹后5天,孕妇(尤其是早孕)应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
②主动免疫:接种风疹疫苗,适宜年龄为15个月至青春期。
③被动免疫:体弱、妊娠早期接触风疹患儿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
三、幼儿急疹
又称婴儿玫瑰疹,病原菌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热退疹出,1天出齐。出果出现这个,马上想到幼儿急疹。
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热退疹出)。
四、水痘
1.概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或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临床表现:发热1天以后就出现水痘。
皮疹的特点:向心性分布
(1)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各种疹可同时出现(四世同堂);
(2)皮肤奇痒难忍;
(3)水痘抓破后容易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4)皮疹结痂后多不留瘢痕。
3.治疗:首选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
4.预防:①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②主动免疫: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
③被动免疫: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五、猩红热
1.概述: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和急性肾炎、风湿热为同一病原体----乙型溶链)。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和腹痛。发病初期舌乳头为白色,呈白草莓舌,4~5天后,舌乳头红肿,呈红草莓舌(杨梅舌)。
(2)出疹期:发病24小时迅速出疹,先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遍及全身。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猩红热全身没有正常的皮肤,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触之砂纸感。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线。
(3)恢复期: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1周开始出现糠屑样脱皮,手足大片状脱皮,时间可达6周,无色素沉着。
3.治疗:首选青霉素。
4.预防:①隔离至痊愈及咽拭子培养阴性;②易感者可口服复方磺胺噁甲唑片3-5天,也可肌注1次长效青霉素。
六、手足口病
1.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引起。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1)普通病例: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发病前1-2天或发病时可有低热,患儿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通常1周内消退。
(2)重型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表现。
3.并发症:少数病例特别是肠道病毒71型患儿可致死或留有后遗症。
4.治疗:加强隔离,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等。
5.预防: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各种小儿皮疹鉴别表
皮疹类型
出疹时间
出疹特点
特征表现
麻诊
发热3-4天后出疹,热盛出疹,3天出齐
呈“?”的顺序出疹
色素沉着、糠麸样脱屑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
风疹
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1天内出齐,疹退热消
3后,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
幼儿急疹
热退疹出,1天出齐
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斑丘疹
水痘
发热1-2天后就出现
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分批出现呈四世同堂。
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猩红热
于发病1天迅速出现
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
脱屑、无色素沉着
白草莓舌、红草莓舌
口周苍白圈
帕氏(Pastia)线
7版出疹时间:风水红花莫悲伤:风疹(0.5-1d)---水痘(1d)---猩红热(1-2d)---天花(2-3d)---麻疹(3-4d)---斑疹伤寒(5-6d)---伤寒(7-14d)。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常考点)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好发于夏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2岁以内小儿腹泻的叫秋季腹泻),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注:只要疾病发生在夏秋季节,2-7岁小孩,不明原因发热,一定考菌痢。
一、病因
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在我国以B群福氏志贺菌多见。
二、临床表现和分型
1.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突起高热,高热可>40℃,可伴头痛、畏寒。迅速出现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痛腹泻,常于病后6-12小时才有黏液脓血便。
2.分型:出现什么症状就是什么型。
(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如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少尿等。
(2)脑型: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妄、昏睡、昏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与脑膜炎不同的是没有脑膜刺激征)
(3)肺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上述两或三个类型同时出现。病死率很高。严重时常合并DIC、肾衰竭。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夏秋季节发病、急性高热,反复惊厥,并有呼吸微弱,浅昏迷等,一时找不到原因,就要考虑菌痢。
2.大便常规及病原菌培养,查到病原菌就可以确诊。
四、治疗:降温止惊、抗休克和抗菌治疗等。
目前+人已